近年来,石家庄市栾城区特色农业产业亮点频出: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;“栾城集”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公布的45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典型案例;首批7952亩耕地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天然富硒土地认定证书……
都是含金量十足的特色农业发展成果,栾城区如何做到的?
近年来,栾城区抢抓石家庄打造千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机遇,打好富硒产业、加工转化、品牌创建三张牌,通过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等系列举措,推动特色产品向特色产业升级,探索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。
打好富硒产业牌
——瞄准京津冀中高端消费群体,发展现代都市型富硒功能农业产业
10月10日,栾城区东牛村村东大田里,一辆大型小麦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。跟着播种机边走边看,记者发现机箱里的种子竟是紫色的。
“这是‘冀紫19号’,一种彩色小麦新品种。”东牛村党支部书记、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说,在天然富硒土地上种植的紫麦,营养价值高,富含硒、锰、锌等微量元素和花青素。
经过10多年示范推广,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“党支部引领+供销社参股+合作社经营”模式,带动全区5个乡镇26个村种植富硒紫麦1.1万亩,3000多农户受益。“我们已形成富硒紫麦全产业链,研发生产了富硒紫麦面粉、挂面等17种富硒产品。”赵军海说。
栾城区是全省首个完成县级全域富硒土地资源详查及划定的县(区),2023年首批7952亩耕地获得了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天然富硒土地认定证书。近年来,他们一直立足这一资源优势,瞄准京津冀中高端消费群体发展现代都市型富硒功能农业产业。
“我们布局了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核心区、富硒粮油高标准示范区和富硒果蔬高标准示范区,先后培育出富硒紫麦、富硒彩色土豆、富硒大豆、富硒苹果、富硒鸡蛋等20多类富硒农产品。”栾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洪波介绍。
金秋十月,栾城区北石碑村的富硒苹果熟了。游客们穿梭在果园里采摘枝头红彤彤的大苹果,绿之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良在地头忙着过秤、装箱。
“今年一亩地能产4000斤苹果,每斤采摘价格5元左右,每亩收益两万元。”王永良说,这个收成得益于区里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型富硒功能农业产业。
走在绿之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优质苹果种植园,记者发现这里全都是矮化的苹果树,土壤踩上去软绵绵的。“有了市、区两级农业部门支持,我们依托富硒土地,采用蚯蚓粪、林下杂草肥技术改良土壤,培育出矮化苹果新品种,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,园里的苹果不愁卖,挂在树上就预订出去一多半。”王永良说。
巧打富硒产业牌,发展现代都市农业,栾城区特色种植产业快速发展。今年上半年,全区第一产业总产值14.8亿元,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%。
打好加工转化牌
——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,提高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
10月14日,河北马家麦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飘着淡淡的麦香,一根根馍条经过蒸制、冷却、切片、烘烤,变成一块块金黄诱人的馍片新鲜出炉。
“我们现在有3个面包车间、2个馍片车间,能生产面包、馍片两大系列80多种产品,去年销售收入突破了一亿元。”河北马家麦坊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乔志刚说,小馍片能发展成大产业,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功不可没。
近年来,栾城区树牢产业化思维,一方面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水平高、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一方面积极推广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,不断完善产业内部有机衔接和产业间相互协调、相互促进的利益补充机制,提高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,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、产业化。
作为当地烘焙食品生产的龙头企业,马家麦坊是他们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“班长”,联合了当地7家种植专业合作社、3家家庭农场、4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。“大家各司其职,家庭农场负责标准化种植,种植专业合作社来提供管护服务,面粉厂等企业负责进行初加工,我们来完成面包、馍片等产品的深加工。”乔志刚说,目前,他们马家麦坊农产品深加工联合体小麦种植面积达1.4万亩,带动60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,整个联合体2023年的销售额超两亿元。
如今,像马家麦坊这样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,栾城区已发展了18家。其中,培育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。
——以专门从事豆制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的河北臻豆食品有限公司为核心,建立了河北臻豆豆制品产业化联合体,联合13家合作社、家庭农场,大豆种植面积突破1.4万亩,带动2000多人实现增收致富。
——栾城区“老字号”罐头生产企业河北华泉食品有限公司,牵头与周边多个现代农业园区联合成立华泉果品加工联合体,联合开展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农业旅游等产业经营活动,延长果品深加工产业链条。
——作为蛋种鸡养殖龙头企业,河北宝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建立宝登农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,示范推广智能化养殖,推动当地养殖业向标准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。
随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壮大,不仅栾城区农业精深加工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,食品产业聚集发展效应也逐渐显现。去年以来,总投资665万元的同福集团面条生产线、德弘食品预制菜包装车间、凯隆达食品中央厨房等3个农业重点项目陆续启动建设,一批集加工、营销、科研于一体的食品聚集产业园加快形成。
打好品牌创建牌
——打造“栾城集”区域公用品牌,让更多土特产成为“金招牌”
时隔半年,记者再次来到栾城区太行南大街与宏达路交口东北角的“栾城集”店,这里又多了不少新产品。
一个名为“老栾城杂面”的货架摆在显眼位置。“这是我们的彩色杂面,有菠菜的、火龙果的、黄豆的,还有黑豆的。”正在补货的段朋娟给记者介绍。
段朋娟一家人做杂面已有20多年,因为她家的杂面筋道、顺滑、耐煮,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喜欢。
“没想过给我们家的杂面打商标,更没想过它还能卖到全国。”段朋娟说,变化发生在2021年,当时栾城区供销社工作人员找到她,希望把她家的杂面纳入“老栾城”味道系列,注册“老栾城杂面”品牌,并重新设计包装,拿到“栾城集”店里卖。
2022年,“老栾城杂面”上市即火,供不应求。在栾城区供销社指导下,段朋娟改扩建了生产厂房,引进卷面机、切面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,生产能力从每天生产1吨提高到每天2吨,还陆续开发了十几个新品种,新增了老式纸包、精装礼盒等多种款式。
像“老栾城杂面”这样品质上乘的农产品,在栾城区有很多。如何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获得“出圈”机会?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关键一招。
近年来,栾城区以区供销社为主体,联合生产加工企业、种植大户等建立多方共建机制,通过打造“栾城集”区域公用品牌,有效破解当地农产品多而散、品牌小而弱等问题,让更多土特产成为“金招牌”,以品牌价值提升农产品价值。
“我们通过整合供销社资源、传统集市和网络渠道优势,以实体店为载体,融入现代电商、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,将栾城名优农产品汇聚起来,然后依托‘栾城集’区域公用品牌,把当地优质农产品集中推向全国大市场。”栾城区供销社副主任郝莹介绍。
依托区域公用品牌,栾城区的特色农产品得以抱团打市场。截至目前,“栾城集”区域公用品牌已收录全区32家农民合作社、生产加工企业、种粮大户的210类农产品。“我们将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,把‘原汁原味’的单个产品打造成品类丰富‘多汁多味’的公用品牌,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。”郝莹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