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6日,在盐山县韩集镇后韩村银耳智能种植小区,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银耳长势。本报记者 戴绍志摄
本报记者 戴绍志
1月6日,沧州市盐山县韩集镇后韩村的银耳智能种植小区里,整齐排列的菌架上摆满了黑色菌棒,每个菌棒上都长着洁白的银耳,似白菊绽放,闻起来还有淡淡清香。
这家银耳智能种植小区的负责人王敏松,正和两名工作人员一起穿梭在菌架间采摘银耳。“春节临近,银耳销售进入旺季,正装车的是河南一家公司采购的银耳。近两个月来,这家公司已陆续在这里采购了40吨银耳。”王敏松说。
让王敏松更期待的是,种植小区对面那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银耳全链条种植新车间即将投入使用。“新车间里能直接培育银耳菌种、制作菌棒,往后不用再跑县城统一采购菌种了。”王敏松说,这个车间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,不光功能全,还更加智能。
2024年,盐山县围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,紧盯富民增收,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乡村振兴项目为平台,建设实施了“金果银花”产业融合乡村振兴项目,推进银耳产业发展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“我们县的‘金果银花’产业融合乡村振兴项目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000万元资金支持。”盐山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闫瑞江介绍,围绕做大做强高品质银耳产业,他们高标准建设了银耳制棒、育种车间和高标准银耳种植车间共18个,配备了全自动环境控制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。
车间建在哪里、平常如何管理,才能最大程度让农民受益?“我们积极盘活农户闲置房屋、村集体闲置土地、农村闲散劳动力三类闲置资源,还推动实施了一本技术操作手册、一本收益台账、一支服务队、一份收益保险‘四个一’的保障机制,持续推进联农带农富农体系建设。”闫瑞江说,“金果银花”产业融合乡村振兴项目2024年度建设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。项目投产后,预计全县银耳年生产能力将增加252万棒,带动14个村平均每村增加集体收入近10万元,带动300余名劳动力就业。
在与后韩村银耳智能种植小区相距不远的韩集镇薛堂村,有一处近百亩的瓜蒌产业种植基地。2024年11月,金黄色的瓜蒌实现了大丰收。
瓜蒌是个啥?薛堂村党支部书记薛凤才告诉记者,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,全身是宝。瓜蒌皮对心血管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具有极好的保护作用;瓜蒌根即天花粉,是一种中药材;瓜蒌籽则是天然药膳食品。
“种植瓜蒌可以获得可观收益,将大蒜等作物与瓜蒌间作,或搞瓜蒌藤下养殖,经济效益还会更高。”薛凤才介绍,2024年,他们村的瓜蒌产业种植基地收入40多万元,瓜蒌产品一上市就被安徽亳州、保定安国等地的药材商抢购一空。
和银耳产业一样,瓜蒌产业是盐山县“金果银花”产业融合乡村振兴项目中的一个特色产业。闫瑞江说,他们将聚焦中央专项彩票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这一重点任务,持续发展壮大银耳、瓜蒌产业种植规模,延伸产业链条,助推全县银耳产业盛开更多“银花”,瓜蒌产业结出更多“金果”,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