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,近年来,沧州市以保护乡村自然生态、增加乡村生态绿量、提升乡村绿化质量为目标,持续推进村庄绿化提升和省级森林乡村建设,有效改善乡村生态面貌,提高人居环境质量。目前,全市累计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7个、省级森林乡村147个。
沧州统筹结合和美乡村相关建设要求,积极整合资金、人力、物力等资源,聚焦乡村绿化美化短板弱项,开展专项行动,有效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绿量,为省级森林乡村创建打下基础。
各县(市、区)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村庄绿化方案,按照“一村一策”原则,开展乡村绿化提升行动。利用院内院外、房前屋后空闲地等空间,打造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菜园,提升绿量。健全养护管护制度,加强新造林补植补造,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。同时,加大技术服务和培训力度,科学推广先进造林实用技术。
根据农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,在房前屋后、道旁河边、村里村外,对未绿化的空间节点,大力开展植树造林,挖掘造林绿化潜力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,多树种搭配,乔灌花结合,实现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绿,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生态支撑。
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市营造林任务,该市将任务分解至各县(市、区),建立工作台账,统筹造林绿化和耕地保护,以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为重点,开展植树造林。持续推进林长制改革,全面建立一名县级林长定期督查、一名乡镇级林长主抓、一名村级林长主建的机制,健全完善组织、制度及考核体系,实现资源管护全覆盖。
为做好苗木修剪工作,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去除芽条、枯死枝、折断枝、病虫枝及下垂枝,确保苗木正常生长。注重养护灌溉,抓实病虫害防治,保障苗木健康成长。
该市还建立群众参与机制,通过以奖代补、先造后补等形式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绿化提升行动和省级森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,引导支持村集体和农民参与绿化提升村和省级森林乡村建设。同时,鼓励各地依托乡村绿色生态资源发展森林乡村旅游、休闲等项目,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省级森林乡村建设。今年,沧州市将全力打造90个绿化提升村,创建14个省级森林乡村。